物流行業遇冷,但這個細分賽道卻逆流而上
物流行業的冷氣,從2022年一直吹到了2023年。
今年以來,隨著疫情管控結束,各行各業全面復蘇,不少物流人感覺春天要來了,然而現實確是給他們潑了一盆冷水,企業發展依舊是舉步維艱。
行業遇冷
物流遭遇下行壓力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6.8%,而與公路貨運息息相關的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33.2%、紡織業下降23.8%,工業企業利潤降低,直接導致物流需求減少,市場景氣持續走弱。
事實上,公路貨運市場行情差并非今年才有的現象,早在2019年,全國公路貨運量是呈震蕩下降的趨勢,在疫情和經濟波動雙重影響下,到2022年,全年公路貨運量已經和2017年的水平接近,而今年上半年,行情并不如預期,相比前幾年還有大差距。
此外,根據運聯研究院對零擔整體市場規模的測算,零擔市場貨量在2022年開始轉入下行期,至今年持續走低,預計今年零擔市場整體貨量同比2022年將會下滑5%~8%,規模可能跌回到2019年的水平。
毋庸置疑的,無論從整體公路運輸貨運規模還是細分領域,物流總體需求是下降的,在僅有的存量市場中,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會越來越大,而運價的持續低迷甚至持續下滑,無疑讓物流行業雪上加霜。
據中國交通新聞網的信息監測數據,2023年上半年運價總體呈現低迷態勢,普貨運價僅為0.4每噸每公里,環比下降0.7%,其中短途為0.53元,中途為0.44元,長途為0.32元,長途運價變化幅度較大,同比下降了2.9%。
有貨車司機表示,今年以來,50公里以內的短途運輸,運價是一降再降。還有貨運平臺的負責人統計,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相比去年跌去了3成。
總體來看,一方面,工業企業利潤利潤降幅收窄,傳導至物流市場是整個運輸需求下降,公路運輸貨運量持續走低,行業競爭加大,企業發展倍感壓力。
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運價總體呈現低迷態勢,利潤被持續壓縮,中小物流企業生存環境持續惡化。
雖然物流行業整體遇冷,但是我們也驚喜看到,快遞、網絡貨運等細分領域卻走出獨立行情,特別是網絡貨運,在短短3年多的發展時間里,歷經疫情和經濟換擋期的雙重考驗,卻始終保持高歌猛進發展勢頭,成為行業發展中的一匹“黑馬”
逆勢增長
網絡貨運走出獨立行情
近期,交通運輸部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網絡貨運運營數據,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共有2818家網絡貨運企業(含分公司),整合社會零散運力685.7萬輛,整合駕駛員577.3萬人。上半年共上傳運單5292.8萬單,同比增長23.5%。
通過對比各年的數據可以看出,網絡貨運無論從企業數量、整合運力、駕駛員數量,還是運單數量,都連續數年保持增長勢頭,表明網絡貨運賽道持續火熱,業務集中度和整合能力逐漸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亮眼的數據,越來越多的企業及司機開始接受網絡貨運,這讓網絡貨運未來發展潛力十足,根據中物聯平臺分會調查統計,有超過79%的傳統物流企業有意愿轉型或拓展物流平臺業務,特別是網絡貨運業務,而且有超過七成的貨車司機使用過數字貨運平臺,數字貨運平臺已成為廣大貨車司機承攬貨源的重要載體。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網絡貨運能夠逆勢增長,并成為物流領域為數不多的黃金賽道?
首先,國家大力推動物流產業升級,推動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網絡貨運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十四五”以來,物流業產業地位持續提升,國家陸續出臺了《“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等國家規劃,明確了“十四五”現代物流的發展目標,全方位推動現代物流深入發展。
2020年,隨著交通部印發《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管理暫行辦法》,網絡貨運平臺成為主流業態,并且之后無論從中央還是到地方都密集出臺了一些列網絡貨運發展政策,推動公路貨運市場逐漸從粗放式發展向市場組織化、集約化、效率化、精細化發展,國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讓網絡貨運成行業前景無限。
其次,我國公路貨運行業信息化水平不高,長期處于“小散亂弱”局面,讓網絡貨運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成長空間。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社會物流總額預計超過340萬億,但行業的組織化水平不高,長期呈現“小散亂弱”的局面,產業集中度僅為1.2%左右,而網絡貨運作為數字物流全新業態,能夠依托數字化手段整合車貨等資源,實現資源積聚,在萬億級的市場中能夠快速成長。
此外,根據《中國數字貨運物流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我國數字貨運市場滲透率約為15%,物流數字化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在數字中國的發展大潮下,網絡貨運行業還有非常大的滲入整合空間。
最后,網絡貨運擁有多重價值點,在企業和政府層面有著巨大的雙向驅動力。網絡貨運最大的特點就是高度信息化,能夠將物流過程中的數據實時數字化呈現,這樣,對于企業來說,能夠對市場上貨源、車源進行整合,并在數據及先進算法支持下,實現精準匹配,提升操作效率。另外,網絡貨運通過以數治稅模式,解決了司機開票難題,推動物流企業稅務合規經營,最終實現企業的降本增效
對于政府來說,借助網絡貨運能夠帶動產業升級,提升行業信息化水平,并規范行業發展行為,有利于地方政府加強對行業監管,構建地方以數字物流為底座,帶動其它不同種類數字經濟協同發展。
賽道火熱
企業如何抓住發展機遇
雖然網絡貨運賽道持續火熱,帶來的價值也很明顯,但是企業想經營好網絡貨運也并非易事,必須根據自己的技術、資金、運營、貨源等能力,評估好利害關系,以合適的方式切入網絡貨運,才能在未來的市場中站穩腳跟。
比如,對于大型企業來說,企業自身擁有一定貨源基礎,再加上技術、財力等實力雄厚,可以自己申報網絡貨運,但是需要注意,網絡貨運系統及監管系統研發難度較大,投入資金多、研發周期長,并且需要企業具備一定的政策獲取能力,因此,企業可以考慮借助外部力量,通過入駐網絡貨運數字產業園,降低切入網絡貨運的風險,縮短平臺上線的時間。
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雖然也可以自己經營平臺,但是,業務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需要直付司機費用,3-6個月甚至更長的業務賬期和政策兌現周期之間的空隙,足以讓資金周轉能力不足的中小企業倍感經營壓力,甚至被動出局。所以,中小企業可以考慮以加盟的形式進駐大型網絡貨運平臺,借助國企平臺的優勢和力量,來達到自己切入網絡貨運的目的。
基于企業各方面需求,深耕網絡貨運多年的快貨運,針對不同類型企業提供多種網絡貨運解決方案,幫助企業以最合適的角度切入網絡貨運,共享時代發展紅利。
對于需要自營網絡貨運平臺的企業,快貨運在全國12個地市打造了網絡貨運數字產業園,通過統一的網絡貨運系統、標準化的運營體系、智能化的監管平臺,以產業協同的方式幫助傳統物流企業低成本轉型,快速切入網絡貨運。同時,通過園區集聚效應,借助政策優勢、增值服務等手段,全面幫助物流企業降低成本,提升企業發展競爭力,并逐步做大做強。
針對中小物流企業,快貨運創新網絡貨運運營模式,打造了國企數字物流平臺模式,企業無需獲取網絡貨運資質,以加盟商的形勢加入國企數字物流平臺,享受網絡貨運各項服務,同時,借助國企平臺品牌、資金等各方面優勢,能夠提升企業貨源開發成功率,解決企業資金壓力大、結算周期長、司機運費墊付等發展瓶頸,用一種全新網絡貨運運營模式,賦能廣大中小物流企業發展。
而對于國企這一特殊種類,快貨運可以幫助其打造數字化平臺,借助快貨運技術、運營、貨源等服務,充分整合中小物流企業的業務,形成加盟制的合同物流網絡貨運平臺,能夠帶動自身產值快速提升,有利于提升企業級別評定,盤活國企原有資產,為企業多級戰略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并為當地GDP增長作出貢獻。
總而言之,在物流大環境遇冷的背景下,網絡貨運能夠逆勢上揚,也給了企業一個全新的發展機遇,在這個過程中,快貨運將持續秉承“打造數字新基建、讓物流更有效率”的初心,與不同企業攜手共進,共抓網絡貨運風口,享受紅利。